1949年,鲁迅去世已经13年,夫人许广平、弟弟周建人等家属联合请求新中国对鲁迅的真实死因展开调查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,真相逐渐浮出水面,最后为鲁迅治病的日本医生须藤被发现伪造了他的病例。须藤当年可能因为失误延误了鲁迅的病情,导致了他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。
须藤是一名日本军医官,还担任过具有侵略性质的团体——上海日本在乡军人会的副会长。更为可疑的是,在鲁迅逝世后,须藤神秘失踪,音信全无。周建人回忆道,由于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,结识了不少日本友好人士,但他始终坚决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。周建人曾反复警告鲁迅,不要让须藤继续为他看病,但鲁迅认为看病是医生的职责,并未放在心上。
鲁迅去世前,文坛的局势并不平静,进步的书籍和刊物不断遭到查禁,《申报》的总经理史量才因公开与蒋介石对立,遭特务暗杀。鲁迅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恶化,长期的吸烟导致他的病情加重。鲁迅吸烟已达35年之久,每天平均吸烟量达到50支,即便是临终前一年,在家人劝说下,才减少到每天15支。
展开剩余78%从1936年3月起,56岁的鲁迅开始感觉身体严重不适,甚至难以起床,连从床上坐起都成了挑战,体重急剧下降,仅剩37公斤。鲁迅的好友、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女士为其请来了美国医生托马斯·邓。托马斯医生诊断鲁迅患有结核性肋膜炎,且肋膜中积水严重,必须尽快抽取,否则将有生命危险。尽管如此,鲁迅依旧信任须藤,依然希望他来为自己治疗。
7月,须藤为鲁迅抽取了积水,病情似乎有所好转。到了10月初,鲁迅已经能够下床活动,偶尔还能外出走动,家人都为之欢喜。然而,10月17日下午,鲁迅去到离家约400米的朋友鹿地恒家中聊天。傍晚时分,弟弟周建人来探望鲁迅,鲁迅当时精神状况较好,还与弟弟讨论搬家的事情。但从半夜起,鲁迅感到身体不适,病情恶化,随后一直由须藤进行治疗。
须藤对于自己的诊断保持较大信心,他告诉许广平:“只要熬过今晚,再熬过明天,就没有危险了。”内山先生也是在场见证,回忆称:“须藤医生当时说,‘大概没什么事,明天再来,我就回家了。’”然而,接下来的两天,鲁迅的病情不断恶化。直到19日凌晨5点,鲁迅停止了呼吸。
鲁迅去世的消息传出后,举国哀悼,各地的报纸纷纷刊载悼文。尽管有很多表达哀悼的文章,但也有不少谩骂和侮辱的声音,甚至各种谣言满天飞。此时,许广平和家人不仅要处理鲁迅的葬礼,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。谁也没有想到,在这期间,鲁迅的病历尚未得到仔细研究。
鲁迅去世一段时间后,周建人收到了一封来自交通大学的密信,信中透露鲁迅的死因并非肺病,而是被日本医生害死,建议展开调查。信中还表示,如果没有证据,应该保密。周建人看到信后立即将其销毁,但他并未放弃寻找线索。周建人曾试图寻找须藤搜集证据,但已无法找到其踪迹。他并不清楚背后究竟有什么势力涉及此事,在战乱的年代,这个秘密一直埋藏在心中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终于公之于众。
鲁迅的家属和一些研究者对须藤的误诊基本达成共识。1984年,上海鲁迅纪念馆与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医院邀请了医学专家,重新研究了鲁迅在1936年6月15日拍摄的胸部X光片。专家们一致认为,鲁迅的肺结核只是中等程度,并非致命原因。鲁迅的真正死因是左侧肺部大疱破裂,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,引起自发性气胸,压迫心脏和肺脏,最终导致死亡。
专家分析了须藤当时的治疗方法,发现他将鲁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,采用了不当的治疗方式。须藤在《报告》中提到的“应急处置”措施,是在病情严重之后,第二天上午给鲁迅注射了两针,并进行了吸氧,但这些方法并未缓解鲁迅的病情。许广平在《最后的一天》中提到:“须藤先生来了,给她注射。”内山也回忆道:“医生已经准备好了注射的手续,马上就在右手腕上打了一针。”
如果当时须藤能够及时采取气胸抽气的方法,鲁迅完全有可能存活下来。令人困惑的是,须藤明明具备处理鲁迅病情的能力,他曾三次为鲁迅抽取胸水,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。那么,为什么他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?这是否意味着须藤被某些势力收买,故意未做出正确诊断?还是他仅仅没有意识到气胸的症状,未能做出及时的判断?
鲁迅病情的急剧恶化让须藤感到慌张,他意识到原先的支气管哮喘诊断已无法解释病情,最终在报告中增加了“心脏性喘息”(心原性哮喘)的说法。鲁迅的去世,最终成为一场令人痛惜的悲剧。须藤未因自己的误诊付出应有的代价,这个巨大的失误,至今依然让人叹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和兴网-按月配资开户-专业配资-最新上线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