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建文元年(1399年)七月,靖难之役正式爆发,燕王朱棣下令迅速夺取北平的九座城门。当时,朱棣麾下兵力主要依靠燕山三护卫等嫡系部队,为了争取早日胜利,燕王府几乎动员了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手,甚至包括宦官。据《明史窃》记载:
“当靖难初,内官将兵者数人,有狗儿最敢战先登。王安即不花都,女直人,孟骥即添儿。西番人;郑和即三保,云南人。”
这段话说明,朱棣麾下有几位勇猛的宦官,其中包括狗儿、王安、孟骥等,此外还有一位名叫郑和的云南人,别号三保。在靖难之役中,郑和有过显著战功。《明史·郑和传》中亦载:“初事燕王于藩邸,从起兵有功。”
然而,世人并未预料到,这位身边的内侍不仅能征战沙场,还能远渡重洋。多年后,每当提起郑和,人们无不肃然起敬。与明朝后期臭名昭著的宦官如刘瑾、汪直、魏忠贤相比,郑和活成了古代宦官的典范和骄傲。作为大明朝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,郑和的名字早已响彻海外。
展开剩余86%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位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,试图通过丰富的史料与深入分析,还原这位令世界瞩目的明朝外交家风采。
郑和虽为明朝知名宦官,但其早年经历颇为模糊。根据傅维鳞所编《明书》记载:
“郑和,洪武中入宫,丰躯伟貌,博辩机敏。”
郑和大约在洪武年间进入宫廷,他体格魁梧,仪表非凡,且学识渊博、反应敏捷。据郑一钧在《郑和全传》中详细说明,郑和原姓马,洪武十七年时,随傅友德和蓝玉征讨云南时被明军俘获,随后被带往南京入宫服役。一年后,傅友德奉命驻守北平,郑和随军北上,后被调入燕王朱棣府中。
清朝末年出土的《故马公墓志铭》被学界视为郑和身世的最权威资料。墓志铭记载其曾祖父是回族人拜颜(伯颜),曾祖母姓马,祖父名为哈只(哈吉)。郑和有六位兄弟姐妹,且从小名“三保”或“三宝”推测,他在家中排行第三。
入府后,郑和以其聪明才智迅速赢得朱棣信任。靖难之役爆发期间,郑和立下战功,虽未有详实记载,但有人认为他在朱棣与李景隆于郑村坝决战时发挥了关键作用,因此朱棣赐其“郑”姓。
建文四年靖难结束,朱棣安排郑和负责照顾自己的乳母冯氏,《太宗文皇帝实录·卷十四》载:
“癸卯(建文四年)遣太监郑和祭乳母冯氏。”
此举足见朱棣对郑和的高度信赖。
永乐初年,朱棣欲派遣一位能臣远航西洋,但对人选颇为犹豫。于是他召来名士术士袁忠彻,询问其推荐。《古今识鉴》记载:
“永乐欲通东南夷,上问:‘以三保领兵如何?’忠彻对曰:‘三保恣貌才智,内侍中无与比者,臣察其气色诚可任。’”
袁忠彻认为郑和才智过人、军功卓著,是朱棣最可信赖的内侍。袁忠彻还基于面相学推断郑和忠诚可靠,因此极力推荐他出海。
朱棣派遣远航的动机,《明史·郑和传》指出:
“成祖疑惠帝亡海外,欲踪迹之,且欲耀兵异域,示中国富强。永乐三年六月,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。”
朱棣派遣郑和远航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怀疑建文帝逃亡海外,欲派人寻找其踪迹;二是通过展示大明军威与繁荣向海外诸国彰显实力。此外,朱棣作为靠“靖难”夺位的君主,其统治合法性遭到传统儒家质疑,故需在周边宣扬其正统地位。
郑和首次出海是在永乐三年六月。此前朱棣已筹备两年多,几乎从即位起就开始准备。宋元时期中国造船业技术日臻成熟,指南针广泛应用,这为郑和远洋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当时,郑和从龙江造船厂启航,开启了人生首度远洋之旅。他不仅是皇帝使者,更代表着大明的先进科技和国家形象。
出航当天,朱棣举行盛大仪式,赐予郑和大量金银财宝,并配备丝绸瓷器。《明史·郑和传》记载:
“(郑和)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,多赍金币。造大舶,修四十四丈、广十八丈者六十二。”
郑和率领约2.7万官兵,乘坐62艘巨舰(长44丈、宽18丈),浩浩荡荡启航。他们先经苏州浏家港出海,途径福建五虎门补给后,驶向茫茫大海。
郑和首站抵达占城(今越南中南部),短暂停留后转赴爪哇(印尼)。当时爪哇东西两大国正爆发内战,《明太宗实录》记载:
“先是瓜哇国西王与东王相攻杀,遂灭东王。时朝廷遣使往诸番国,经过东王治所,官军登岸市易,为西王兵所杀者一百七十人。西王闻之惧,至是遣人谢罪。”
这段说明,郑和舰队在东王故地遭西王误认袭击,170名明军士卒不幸遇难。尽管郑和拥有火炮与两万余兵力,完全可报仇血恨,但他选择和解,以和平方式与西王交涉。最终西王派使致歉,并愿派代表随郑和赴南京向大明皇帝赔罪,事件和平解决。
《孙子兵法》云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。”郑和被派远航,本意为结交海外国家,遇到冲突亦冷静处理,显示出其卓越的胸怀和智慧。
随后,郑和离开爪哇,抵达苏门答腊,穿过马六甲海峡,陆续到访满刺加、锡兰、古里等地。古里位于印度南部喀拉拉邦,是郑和首次远航的终点站,也是他最终病逝之地,稍后将详述。
郑和赐给古里国王明朝诰命与银印,国王深受感动,二人合作在当地修建碑亭,立石碑,碑文写道:
“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,民物咸若熙皡同风,刻石于兹永示万世。”
虽然郑和崇尚和平,但遇事绝不软弱。例如返航途中,在三佛齐旧港(今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首府)遭遇海盗首领陈祖义。此人凶狠残暴,抢劫侨民,郑和劝其改过自新,未料其密谋袭击郑和舰队。事情败露后,郑和果断出击,剿灭海盗5000余人,焚毁船只17艘,生擒陈祖义等首领。
永乐五年九月,漂泊两年多的郑和凯旋归南京,不仅带回众多外国使者,还有陈祖义等俘虏。《明史》记载:
“五年九月,和等还,诸国使者随和朝见。和献所俘旧港酋长。帝大悦,爵赏有差。”
朱棣大喜,为郑和及其随从封侯奖赏。
第一次下西洋,是郑和远洋航海
发布于:天津市和兴网-按月配资开户-专业配资-最新上线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